仙城中学2013-2014学年政教处工作总结
一年来,仙城中学政教处在董事会、校长室的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和德育工作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思想。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以“科学育人、智慧办学”为理念,抓好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主线,不断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着力提高德育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推进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建设。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德育工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支过得硬的班主任队伍。本年度德育处把班主任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业务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1.注重学习研究,
我们通过年级班主任工作培训会和年级组工作例会,组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班主任自觉遵法、守法,坚决贯彻执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实际工作中模范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学会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引导班主任充分认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帮助班主任进一步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明确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在日常工作中抓实德育工作,不断探索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政教处注意抓住典型事例及时对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和工作方法的指导。我们还通过老班主任的传帮带,帮助新班主任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本学期新聘任的班主任虚心好学,责任心强,总体进步快,得到家长、学生和社会的好评。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本学年,我们继续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经常督促直接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同志认真学习并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以身作则,践行扬州市中小学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和“八不准”要求;要求全体老师自尊自律,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踏实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们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通过查阅班主任工作笔记、组织学生测评和召开学生座谈会,对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及时进行反馈、交流,帮助班主任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个别班主任因不注意工作方法,在与家长的沟通方面遇到障碍,造成教师和家长的关系非常紧张;个别老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学生,引起学生的不满。
二、强化习惯养成教育,
德育就是人格的塑造,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线。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坚持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高一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习惯,以教师的管理为主;高二年级注重良好习惯的自觉养成,帮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逐步提高无监督状态下的自觉水平;高三年级则以学生的自我约束、自主管理为主,学校监控为辅。由于学校管理特别是班级工作的规范到位,学生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得以形成和巩固,本学期,学校的校风比以前更好,学风比以前更浓,社会美誉度也比以往更高。
1.抓教育,形成规范
通过国旗下讲话、广播会、班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反复要求学生管住自己的嘴,不随地吐痰,不出口成“脏”;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管住自己的腿,不校内骑车,不涉足不宜场所。各班都能经过民主程序修订本班的班级公约,明确告诉学生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必须做,什么事怎么做。我们注意典型引路,榜样示范。开学初,我们配合校长室成功举行了开学典礼,对先进班级、三好学生和学习标兵进行了表彰奖励。我们还利用每周国旗下讲话的旗手介绍、每天的校园广播,积极树立先进典型。每次集体组织的活动,我们都有布置、有检查,并将评比结果及时公布。
2.抓日常,强化管理
我们继续推行行政教师值日、学生值日岗、校主干道卫生值周班、校绿化区保洁值周班制度,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一公布,每周一汇总,每月一通报,半学期一小结,做到工作及时布置、及时督查、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及时弥补,使全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杜绝看闲书、做闲事、想闲心事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良好的班风、学风得以及时的形成和巩固。本学期,我们更换了校园卫生包干区的指示牌,将班级与文明习惯的提示语融为一体,既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又将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我们还依据不同年级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有侧重地安排德育内容,开展德育活动。我们组织了“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了清理桌面乱贴画的专项活动,组织了不穿奇装异服、不留怪异发型、不使用手机、不进入营业性网吧等专项整治活动,重点问题重点抓,反复抓,抓反复,并及时表扬先进,纠正违纪和不良行为,让学生明确遵守纪律的意义,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各班还对照班级公约逐周进行检查评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学生的行为规范真正落实到位。班主任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
3.抓重点,养成习惯
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我们从基础习惯抓起,在学生食堂就餐和跑操两项集体大规模活动上求突破。我们配合总务处出台了《学生就餐制度》,从新生入校起就进行就餐纪律培训要求学生就餐时自觉排队,就餐时不大声喧哗,就餐结束后将残留物带走,把餐盘摆放整齐。目前,就餐秩序井然。我们精心设计了学生跑操方案,科学规划跑操时间和路线,班主任和体育老师职责明晰,分工协作。每次跑操时,学校领导都亲临现场指挥督促,班主任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客观上保证了跑操活动的持久高质。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全校跑操考核,并颁发流动红旗。跑操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展示了仙中学子的精神风貌。
三、强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新生军训活动。
我们把军训作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组织纪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防意识教育,帮助学生迈好高中生活第一步的必修课。今年我们在县局规定训练时间的基础上,增加了3天校本培训时间,安排了校规校纪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安全疏散演练活动。高一年级的班主任放弃休息时间,顶着炎热酷暑,精心组织了学生军训的各项活动,圆满完成了军训各项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主题班会推磨观摩活动。
本学期,我们继续以主题班会活动为载体,扎实有效的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按照抽签顺序,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近半数班级都分别对两个年级开设了班会公开观摩课。除了比较大型的活动由德育处、年级组亲自过问、直接参与外,其他活动全由班级自行组织。每次活动各班都认真重视,精心准备,从活动策划、课件制作,讲台布置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本学年共有24个班级举行了班会活动。班会课的选材广泛,形式多样,所有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而且一次比一次成熟,一次比一次精彩,全校班会课的整体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3.法制教育活动。
我们继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法制专题讲座、参观展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了远离营业性网吧、舞厅等精神毒品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开展读书、征文比赛等各项有积极意义的校园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我们与公安部门密切联系,共同搞好综合整治工作,努力创造健康安全的周边环境。学校法制副校长经常来校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时帮助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4.安全教育活动。
我们本着“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求做到“安全工作意识化,安全教育经常化、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具体化”,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安全工作要求,落实各项防卫措施,将创建平安校园作为我校的头等大事,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各类安全知识培训、教育活动,人防、技防、设施防齐头并进,促进了创安工作全面、深入、有效的开展。我们建立健全了安全应急预案,加强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我们还经常利用班会、校会、国旗下讲话进行安全教育,利用橱窗、班报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宣传,逢会必提安全,及时将上级对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传达到全校师生,帮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事事想安全,处处讲安全,自觉养成安全习惯。在高一军训期间,我们组织新生进行了教室和宿舍的安全疏散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抵御灾害事故的能力。我们把人身安全、消防安全、财产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住宿生管理安全、特殊生安全、师德安全等作为教育和检查的重点,及时处理诱发学生安全事故的违纪事件,消除来自社会和学校内部的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针对学生上学和放假高峰期接送车辆多、交通堵塞的现象,我们通过国旗下讲话提要求,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告家长书帮助家长增强交通法规意识和公德意识。
5.家校联系活动。
家校沟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建立与家长的长效沟通机制,多主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商讨教育大计。许多班主任能够在一学期内与绝大多数家长电话联系或者面谈,体现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真诚,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不少班主任充分利用家校通平台,与家长及时进行个别及大面积的沟通交流。各个年级都先后召开了家长会,政教处、各年级和全体班主任都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家长会给家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增加了家长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减少了不必要的误会。
回顾本学年的工作,虽然我们一直在尽心尽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学校和社会的要求以及我们管理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对当前中学生心理状况调研还不够;对个别青年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指导上还有欠缺;对德育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创新。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必须思考、解决和完善的工作,我们将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规律,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个性化和可操作性,求真务实、不懈追求,努力创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力争我校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