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城中学2012-2013学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确立科研兴校战略,坚持科研立校、科研强师、科研增效。
2、树立人本观念,以着力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为宗旨,以优化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为目的,务实开展教科研工作。
3、以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电教实验、学科竞赛为抓手,强化指导管理,重视师生服务,为学校质量再上一台阶、为创建四星高中而不懈努力。
二、工作目标:
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要求,积极探索务实的教科研工作,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全面落实“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加强对上级课题的指导与管理,力求课题的研究等工作做到规范、务实、有效。确保本学年到期的课题要顺利圆满结题。
2、要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切实帮助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使老师专业素养,科研内涵得以提升,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3、对实验室、电教室按省规范化要求进行科学规范严格的管理,为教学提供优良服务;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与辅导,保证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出好成绩;
三、主要工作
1、建立以课题为载体项目负责制,进一步推进全校教科研一体化,
(1)加强课题研究的指导、督促,促使各组课题研究一定要出成果。本学年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时期,有的课题已到了结题与推广成果的阶段,我们要加强课题研究的指导、督促,各课题小组也必须按照学校有关课题研究文件要求围绕课题,潜心研究、有效运作,各课题组主持人要承担其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高级教师、市县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课题组教师积极研究,努力探索,在学科教研活动中要渗入课题研究工作,加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反思,总结,积极撰写案例,总结,论文,要有投稿意识,力争发表或获奖,并在反思总结中进一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出成果、见成效。
(2)德育工作是学校的灵魂工作,这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大事,对学生进行“三风”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由政教处牵头,班主任承担,努力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教育和培养的实施方案。
(3)加强校本教研。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教育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和学校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解新课改,改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做到在研究中教学,积极思考新课改下的新问题,切实研究好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课题,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教学中省悟,在教学中追求,在教学中发展。
要转变教学理念。一是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关注教育教学效益,围绕“用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要努力使学生做到:“端正态度自觉学,明确目标主动学,培养习惯勤奋学,讲究方法高效学”,养成“科学支配时间的习惯,高效快节奏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地学习习惯”三大学习习惯。 以课堂文化为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开展研究性学习,亲历社会实践,从现实生活中获取鲜活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品质。
2、组织好论文交流工作
教科研论文的质量与数量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指标,这反映着教师教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学校将
(1)拓展渠道,搭建平台,为教师提供教科研舞台。及时发布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科研论文比赛的信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将组织较为优秀论文报送省市部门参与比赛。学校以校报和教科研网络版为阵地,为教师总结、交流、推广经验提供舞台,为充分开展教育教学热点问题讨论提供空间、为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窗口。
(2)鼓励研究,营造氛围,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采取切实措施,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常态研究课题,重视新课改的理论学习和新课程实施研究,切实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提高教学业务能力。鼓励教师大胆实践、积极思考创新,勤于笔耕,向学者型教师靠近,力争发表文章,对文章发表、获奖的教师给予及时的表彰与奖励,给予他们积极性与成就感。
(3)组织交流,摩擦火花,引燃教师科研创作的灵感。积极引导教师在参与教科研活动的同时,加强彼此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探讨,在交流中反思,在交流中总结,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引燃教师科研创作的灵感,力争教科研工作出成果。
(4)认真组织我校青年教师,开展读教育理论著作、增强自身业务素质的读书学习活动。抓住学习内容、学习笔记、心得交流、论文评选等环节,保证这项活动有效务实,促使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5)组织好学校的年度论文大赛。一年一度的学校论文大赛也是教师教科研论文比赛的一个重要平台,教师十分关注,认真组织,评出高质量的论文是我们的目的。
3、研究性学习、电教工作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课程改革一个的重要亮点。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学校统一布置,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课题,指导他们明确目的,学会方法,帮助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并定期检查研究的情况,促使他们最终完成课题。
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这对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新的挑战,尤其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电教的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重视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对教师进行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和操作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功能。
4、竞赛工作
加强学生竞赛流程的管理,抓好学生竞赛辅导环节,保证竞赛成绩的优化。进一步规范学生竞赛的奖励制度,有效激发老师竞赛辅导的积极性。学科竞赛小组要制订学期活动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扎实开展竞赛辅导工作。各年级学科竞赛成绩与年级部主任的学年考核挂钩。本学年针对省市县竞赛专门组建竞赛小组,定期进行辅导;另由教科室根据计划组织一些学科进行学校竞赛活动。
5、实验工作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念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无疑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一定要加强,所有理化生教师和实验教师要确保实验正常开出,保证演示实验全部进行,分组实验正常进行,我们将以省规范化要求加强对实验课的监督与检查,严控教师讲实验或用课件代替的做法。各教研组备课组也要高度重视,让实验教学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
6、做好教科研每月常规工作
(1)统计并通报教师文章发表、论文获奖情况
(2)每检查并通报课题组研究进展情况
(3)检查学科竞赛辅导情况
(4)检查实验室工作情况
(5)电教室工作情况
(6)及时向教职工告示各项教科研活动,并将有关活动的组织程序,活动结果等及时公示
(7)研究性学习指导与检查
(8) 教研组活动指导与检查
教科室
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