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活动:涂改液的危害与清理
课题研究意义:
涂改液
又称“改正液”、“修正液”、“改写液”,是一种普通文具,目前很多学生都在使用这类文具。但是涂改液有很大的一种刺激性气味,为此想研究这种产生刺激性气味的物品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害,以及如何清理,从而使同学们减少使用量,并且可以清楚课桌椅上的残留涂改液。
课题研究原因:
涂改液目前逐渐被广大的学生使用,但是却有一种很大的刺激性气味,联想到化学上许多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害,并且很多课桌椅上存有许多学生用涂改液乱涂乱画的痕迹,所以想研究其是否对人体有害并且向办法清楚课桌椅上的痕迹。
课题理论依据:
《化学:选修
5
》、网上资料
课题研究目标:
市场上销量较好的涂改液
课题研究内容:
了解涂改液的成分、及其危害
了解方便清除涂改液的痕迹
课题研究方法:
资料研究法
观察记录法
实验探究法
课题研究步骤:
1.
上网查找了解涂改液的有效成分
2.
实验了解涂改液的危害性
3.
实验找出清理涂改液的有效方法
可行性分析:
涂改液市场都出都有,另外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咨询老师、实验对比。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步骤一:上网查找涂改液的有效成分:
经过查找发现:传统的涂改液内的主要成分是含有钡、铅等重金属的钛白粉,而溶剂则是以苯、三氯乙烷(
C2H3Cl3
、
CH3CCl3
)、甲基环己烷(
C7H14
)、环己烷(
C6H12
)等大量有机化学液体调兑而成的稀溶液。
在查找成分的同时,课题组成员也发现了涂改液对人体的危害:
修正液如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将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更为严重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
为此课题组再查找相关书籍比较分析了涂改液的三种有机溶剂的危害对比,即三氯乙烷、甲基环己烷、环己烷。
溶剂的种类
|
三氯乙烷
|
甲基环己烷
|
环己烷
|
易燃
情况
|
○
|
○
|
○
|
快干
情况
|
○
|
x
|
x
|
致死
难易
|
○
|
x
|
○
|
破坏臭氧层,
|
○
|
x
|
x
|
误食毒性
|
轻
|
||
刺激部位
|
眼镜
|
皮肤
|
呼吸道、粘膜系统
|
吸入造成的危害
|
轻
|
中度
|
中度
|
中毒症状
|
造成急性中毒,引起心脏痉挛
头痛、呕吐、昏迷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可致癌,诱发白血病
|
步骤二:实验涂改液的危害性
为了能够明白涂改液对于人的生长发育及身体机能的危害,课题组特意做了两个对比实验。
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
取60颗大小、外观、形态相似的刚发嫩芽的绿豆种子,每20颗一组种植,分甲、乙、丙三组,甲组用清水浇灌,乙组用含有少量涂改液的水浇灌,丙组用含有大量的涂改液的水浇灌,每两天记录一次情况。
实验组
天数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0
|
正常
|
正常
|
正常
|
2
|
正常
|
正常
|
微黄
|
4
|
正常
|
微黄
|
植株全部变黄
|
6
|
正常
|
幼芽开始变黄
|
枯萎
|
8
|
正常
|
植株全部变黄
|
枯萎
|
10
|
正常
|
枯萎
|
枯萎
|
实验二:蚯蚓存活实验
课题组找来了3只大小相同的塑料瓶、修正液一瓶、12只蚱蜢。把每只汽水瓶均匀分成上、下两部分,取下半部分做瓶罩,再分别贴上标签,分甲、乙、丙三组。再在瓶罩上打上小洞,目的是为了让蚱蜢呼吸到适量的氧气,同时也是为了不让修正液体很快的挥发掉,依次减少对实验产生不良影响。然后把瓶罩放在桌面上,取下甲、乙两只瓶的瓶盖,再分别滴入5滴、15滴修正液,丙瓶不滴。最后把蚱蜢分别放入瓶罩中。
实验组
时间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5
分钟
|
蚱蜢跳动不安
|
已经有出现抽搐现象
|
正常
|
10
分钟
|
出现抽搐现象,有两只死亡
|
全部死亡
|
正常
|
15
分钟
|
全部抽搐,不再爬动,未死
|
|
正常
|
实验结果:滴入5滴修正液的蚱蜢,15分钟后不会爬动了,滴入15滴的蚱蜢10分钟后死了,没滴过修正液的蚱蜢安然无恙。
步骤三:找出清理最适合清理涂改液的方法
通过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老师指点以及上网查找,课题组发现了一下几种试剂对清楚涂改液有较好效果:75%丙酮溶液、洗甲水、风油精。
有机试剂
涂抹位置
|
75%
丙酮溶液
|
洗甲水
|
风油精
|
课桌椅
|
方便
|
较方便
|
不方便
|
布料
|
方便
|
不方便
|
较方便
|
手上
|
较方便
|
较方便
|
较方便
|
由上述表格可知
:在清理涂改液方面,75%的丙酮溶液是最好清理涂改液的试剂,但是考虑到实用性方面洗甲水和风油精比丙酮容易更加容易得到,但是洗甲水对人体是有微量毒性的,因此风油精是此次课题研究中找到的最好的去除涂改液痕迹的试剂。
化
学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课题组日常发现涂改液会散发出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气味,对此,展开了本次课题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验探究等方法,了解了涂改液对人体的大致危害以及清理的办法,具体的结论如下:
首先在通过图书馆查找、上网查找和咨询老师等方式了解到,涂改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钡、铅等重金属为主的一种钛白粉、其有机溶剂一般为苯、三氯乙烷、甲基环己烷、环己烷。并且了解到无论是其固态成分还是液态溶剂,对人的身体发育和身体健康有着许多的不利影响。通过上网了解到其危害:修正液如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将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更为严重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因此,我们设计了几个实验来显示其危害:
首先以绿豆种子发芽成长为实验,通过对比实验得到:相同的外界环境下,在清水浇灌下的绿豆能够正常成长,而在涂改液的稀溶液中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在第十天左右出现了,至于在涂改液的高浓度溶液中则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其不再生长、死亡,破坏了植物的正常发育。所以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到的是,涂改液能够抑制、破坏大部分的生物正常发育和生长,可能对人的身体发育有严重的不良影响。
随后我们又做了一个有关蚱蜢的对比实验,以此来了解涂改液会发的气体对生物的活动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在此次实验中我们将蚱蜢分了三个组,一个为对照组,另外的两个中一个滴了
5
滴,另一个滴了
15
滴,突出量的不同。最后实验结束时没有滴加涂改液的组的蚱蜢无现象;在
5
滴的组中蚱蜢表现异常,甚至抽搐不在爬动;而滴加了
15
滴的组中,蚱蜢全部都在
10
分钟左右的时候死亡。说明涂改液对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有着许多不利影响,并且会使其轻微中毒,其现象与课题组所找的资料显示的接近。
对此,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得到论证:涂改液对人体有着许多的不利影响,人体一旦长时间或过多的接触涂改液,将会导致人体慢性中毒或发生急性的呼吸道、耳鼻喉科的疾病。所以我们现今在没有找到涂改液成分替代品的情况下最好是减少使用涂改液的量,特别是避免长时间的使用,不要使身体直接接触。
在了解到涂改液的危害后,课题组成员提出如果周围存在涂改液应如何清除的问题。对此,课题组根据日常所学的化学知识及咨询老师后得到的部分知识,再次做了一次实验,一次来比较哪种溶液更容易去除涂改液的痕迹。参加实验的溶剂为
75%
的丙酮溶液、洗甲水和风油精。
课题组用三种不同的有机溶剂对课桌、布料、手上三处进行清洗,并进行对比,发现:
75%
丙酮容易在去除涂改液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因为难以得到等原因难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洗甲水表现的是比较均衡的,但是洗甲水本身就有一定的微毒,所以不能得以推广,最后课题组发现风油精在去除方面表现比较明显,并且无毒、易得,所以平时如果身体不慎接触到涂改液或者是周围有涂改液的痕迹,都可以使用涂改液去除。
随后我们了解到风油精是有药物有效成分、香料和有机溶剂组成的,其有机溶剂较为容易去除涂改液。
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大家明白到了涂改液的危害及去除方法,都表示自己将不再使用涂改液,并劝阻周围的同学使用,发现了涂改液也会尽快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