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城中学2011-2012学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
来源: 扬州市仙城中学   发布日期: 2015-12-02    访问量:32

仙城中学2011-2012学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

    上学年在全校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校及上级有关领导的支持下,我校教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地成绩,教科研质态得到了较快的提升,骨干教师培养、教科研课题研究等各项工作正向着良好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我们将努力把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落实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力求在课堂教学的教法、学法等各个环节进行探索。鼓励老师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结合理论的学习,完善我校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化科研意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以规范课堂教学为基础,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探索新形式下有效教学规律,形成我校的教学特色,建设一支具有时代精神、科学态度、务实求真、奉献创新的学者型教师队伍。发扬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制度,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拓展教师的教育视野,加深学校的教科研氛围,强化科研的激励功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2.搞好学校的课题研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各级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努力指导并规范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把深化课题研究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在研究过程中重视强化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强对立项课题的管理,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征文活动。做好宣传发动、修改完善工作,争取取得更大成绩。

三、主要工作

1.更新观念、立足校情、勇于探索,不断提升教科研水平。

进一步深化、推进课堂改革实验。扎实抓好有效教学的教学教研工作。切实加强新政下的教学常规工作,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着力压缩教师上课的讲授时间,拓展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教学效益。推进评价改革,探索导向机制,配合做好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

2.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增强“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意识。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科室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开展专题讨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1)本学年,继续深化“构建阅读生态,营造书香校园”。每位教师要在泛读的基础上精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撰写教学反思,在深入学习、勇于实践和不断反思的过程中结出自己的思维硕果。加强督促检查,使学习落到实处,克服学习上的形式主义、浅尝辄止的毛病。

(2)要求年轻教师、鼓励中年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实行定期检查,择优发表在学校校园网、《仙中教研》及学校校刊上。

(3)充分发挥教育报刊和教育网络资源库的作用,及时获取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的最新信息,组织教师学习,教科室将不定期地在校园网和校刊上转载优秀的教科研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文章,供教师们学习,提升教师们的理论水平。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教师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机会,本学年内将以争取邀请各级教研专家开设讲座、学校组织校本讲座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提高教科研能力和教科研水平。

3.进一步键全、规范常规教研制度,提高常规教研活动层次和水平。

要进一步扎实抓好常规教研工作,健全、规范常规教研制度,每周定时开展教研活动,以学科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和教材研究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注重通过说课、听课评议、个案研究、教学反思等形式的教研,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杜绝把教研等同于集体备课。通过抓常规教研,提高教研活动层次,夯实教科研基础。

4.加强课题研究工作,争创扬州市教育科研示范校。

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思想,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比如:(1)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与协调 (2)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3)学生学习兴趣的起源、发展及培养的研究 (4)学生过程评价有效性的研究 (5)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6)学习时间与学习效率关系研究 (7)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8)体现主体教育的开放性与发展性教学研究 (9)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 (10)培养特长生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1)提高后进生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2)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教学研究 (13)现代化教学媒体有效运用的研究 (14)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15)生活教育与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研究 (16)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研究(17)厌学学生心理倾向与成因的研究等诸多课题研究。结合市局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认真开展有效教学多角度课题研究,摸索出一条具备我校特色的有效教学之路。认真做好已有立项课题的实验研究和结题工作。鼓励教师撰写优秀论文、教学案例,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力争编写出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创人人参与教科研活动的新局面。

具体来说有如下工作:

(1)各备课组要充分利用好每周二次的集体备课时间,认真组织好“案例式的集体备课”,积极探索“教育新政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教研组内开设研究课。教研组要以研究课为素材,及时组织“探究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及时推广成功经验。

(2)进一步做好扬州市教科研立项课题的结题工作。本学年,课题组要重点做好课题阶段性材料整理工作和课题结题工作。积极开展省教育学会、扬州市教研室和扬州市教科所立项的10个课题的研究工作。要认真反思该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开展“问题求解模式”和“理论研究模式”教育科研,即走“教学实践,发现问题——教学研究,解决问题”之路,做好2011年省市级教科研立项课题的申报工作,力争实现“组组有研究项目,人人有研究目标”的新形势,实现“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问题,让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的良性发展。

(4)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进一步完善活动制度,定期交流研讨。组织教师进行反思研讨,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思广益、交流切磋,寻找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课堂教学向有效高效方向发展。

(5)组织教师学习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根据学校实际合理开发校本课程,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构建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6)鼓励广大教师撰写科研论文,帮助广大教师把好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成论文或案例,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评比,鼓励他们积极向相关杂志投稿,并尽可能把好的稿件推荐给有关刊物。

5.抓好新教师培训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重视对教师的培养,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其尽快成才,实现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动态提升。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充分挖掘骨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做法,探索“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大“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培养力度,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典型,及时进行推介,发挥榜样的示范影响作用。

6.认真组织参与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认真组织参与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7.深入提高我校技术装备管理应用水平。

着力优化教师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室,加强学校网络管理,充分发挥教育城域网的作用,提高使用率。进一步加强技术装备工作人员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定期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学校财务计划,积极添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做好账册的记录、整理、归档工作。积极对重要的贵重精密仪器实施维护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发挥最大功能效益。

8.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奖励制度。

学年末将对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进行评比,对教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包括学习、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的教师,结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相关规定,实行政策鼓励、精神激励、物质奖励。

新学年我们将积极开展教育、教学中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点带面,扎实工作,强化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集思广益、推陈出新,完善并落实教研室各项管理制度。崇尚奉献,求是务实,努力开拓科研新风气。加强学习,通力合作,不断培植科研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把我校办成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教科室

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