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
月球基地
|
||||||
设计者姓名
|
|
所在学校
|
扬州市仙城中学
|
||||
所教年级
|
高一
|
研究学科
|
地理
|
||||
设计时间
|
2013
年
10
月
|
||||||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
|||||||
1、背景说明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先后有6次12名宇航员踏上月球,并向地面带回440千克的月岩样品。科技大国美国、欧洲、中国、日本、加拿大和印度,最近都燃起了对月球的兴趣,计划在10年内派太空船到月球展开探索,并提出要建立月球基地。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后,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
2、课题的意义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大胆设想和创新,科学地尝试规划月球基地;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探月工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课题介绍
地球人早已不满足于在地球上生活,目光已远远地投向了外太空。现在世界上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不少,而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月球,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
|||||||
知识与技能
1.在问题研究中初步学会探究学习。
2.把前面学习的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知识应用到问题研究中,以理论指导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大胆设想和创新,科学地尝试规划月球基地。
2.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
|||||||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
|||||||
1、学生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经非常熟练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
3、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达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
4、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5、学生对月球资源的认识不深,对如何实施探月计划更加模糊。
6、学生对于可能存在生命的其他星球很好奇,迫切了解能否在宇宙之中找到另一个“地球”。
|
|||||||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月球上已经有哪些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2、如果在月球上生活,人类还需要创造哪些生存条件?
3、看资料“生物圈”2号和月球基地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我们可以从“生物圈”2号实验中获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5、“生物圈”2号实验能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6、月球上具有哪些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哪些月球资源可用于发展月球基地?
7、要想在月球上建成永久性空间站,必须达到哪几个基本要求呢?
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收集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已经对月球做出的探测研究。
2.借鉴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来分析,月球上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
3.同组之间研究分析教材中有关“生物圈”2号的资料。
4.搜集其他国家的月球基地计划的相关资料,初步设计一个人性化的月球基地。
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
1:月球―――我们的新家园
2:让我们携起手来关爱地球吧
3:月球,我们来了
4:“嫦娥一号”,继续进军
|
|||||||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
|||||||
每一学习小组都会有一份调查报告,,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时期的活动体会,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一份来自自己、同组组员、他组以及老师评价形成的综合评价。
|
|||||||
六、资源准备
|
|||||||
1、高一必修1教材
2、学校图书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
3、学校一部分资深地理老师的联系方式
|
|||||||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
|||||||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起止时间
|
||||
|
1 接触、讨论问题。
2 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
3 学习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
1呈现“嫦娥一号”照片,激发学生兴趣。
2组织学生就问题谈感受,提问题。
3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与方法。
|
1课时
|
||||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
提出和选择课题
|
1讨论要比较全面地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2经过师生共同讨论,以学生最急于了解或最感兴趣的方面,确定研究主题
|
1 组织学生讨论。
2 与学生一起筛选课题,确定研究的课题。
|
3课时
|
|||
成立课题组
|
1.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
2.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小组内分工可以为收集资料小队、撰写论文对、科学实验对等。
|
1
在学生自愿成组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安排到工作。
2
制订合作学习规则(或者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学生。
3
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
|
|||||
|
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预定成果等。 |
1设计“研究方案”模版,为学生制订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2
设计探究问题,为学生搜集资料指明方向
3
设计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
|
|||||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
一、收集资料活动
本活动采取的形式多样:咨询专业老师、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
二、观看
“
生物圈
”2
号模拟实验及
“
嫦娥一号
”
发射录像
三、科学实验设计及猜想
同学之间展开讨论生物圈
2
号的成败,并对此实验设计优化升级。
|
1
给学生一些明确的研究思路;
2
给学生一些重点提示;
3
给组长发放
“
活动记录表
”
,以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6
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
20个工作日
|
||||
第四阶段:评价
(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受采访者评价、教师评价的评价方式,每个评价设5颗星,以星星的数量来分等级评定,最后在成果展示栏旁边设置投票区,接受参观者的投票,看哪个小组的人气最高,并对这些小组进行颁奖.
|
||||||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
|||||||
通过一个学期探究让学生明白我们人类目前对月球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保护和利用好地球,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老师根据一个学期以来,各小组活动情况给出教师意见。
2
老师根据整个活动过程给出评价意见和指导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