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农村垃圾现状及其处理
来源: 扬州市仙城中学   发布日期: 2015-12-01    访问量:46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农村垃圾现状及其处理
设计者姓名
 
所在学校
扬州市仙城中学
所教年级
高一
研究学科
地理
设计时间
2015 4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但农村里的垃圾随地乱扔现象仍然很普遍,周围的卫生环境比较恶劣。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开展,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进而影响家人讲究卫生,让“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深入人心。
2、课题的意义
通过对农村垃圾现状及处理处置调查的基础上,加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课题介绍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农民现代生活方式的逐渐确立和城乡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农村垃圾问题由隐性呈显性并愈益凸显,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我们通过让学生在自己的周围做社会调查,让学生意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达到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目的。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农村垃圾现状及处理处置调查的基础上,加强 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历研究过程。
2 )学生通过研究活动培养自主能力及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和小组同伴的协作互助,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生在调查农村垃圾的现状、处理过程中,从恶劣的卫生化境和污染中得到启发。
2)强化爱护环境、美化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自觉做到讲卫生、维护卫生环境。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经非常熟练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
3、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达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
4、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5、学生对月球资源的认识不深,对如何实施探月计划更加模糊。
6、学生对于可能存在生命的其他星球很好奇,迫切了解能否在宇宙之中找到另一个“地球”。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农村垃圾的现状及处理 这一调查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调查、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其危害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强化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小组之间的协作去收集材料,通过实地调查、情况交流、上传资料、网站建设等活动来达到目标。
学生可能的选题:
1 )农村垃圾的现状及处理的方法;
2 )农村垃圾的现状及处理所存在的危害;
3 )如何合理地解决农村垃圾的处理问题;
4 )新方法实施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5)我们可以怎样做?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体会、图片、实验报告、网站、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
六、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的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网站、辅助研究的量表和样张。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笔、纸张、相机(摄像机)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
 

 

 
听介绍、提出自己的疑难和想法
激发兴趣,选定课题
范例引路,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从两方面举例:
1.讲述名人故事。
2.我们周围同学参加实践活动的事例
第1周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全班讨论提出子课题(头脑风暴)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美丽的风景,但是也有很多的“大煞风景”——到处的垃圾。这些随处乱扔的垃圾到底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生存环境现状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它呢?本次活动的主题就定为“农村垃圾的现状及处理”
第2~6周
 
成立课题组
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参与同伴的课题
分组指导:成立小组的原则、技巧等介绍,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等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形成小组的实施方案

“农村垃圾的现状及处理”研究计划书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摘抄、自主采访、现场查看、收集各方面资料
2.拍好照片,有条件可以录像
3.写一些活动的体会
过程指导:研究方法的使用指导
提供附表及其样例:
附表2:农村垃圾现状调查表
附表3:农村垃圾处理调查表
附表4:评价量表
附表5:学习经历表
第7~10周
第四阶段:评价
 
各小组汇报:
1.垃圾到处乱扔的图片
2.被污染的周围环境
3.周围村民对环境的评价及愿望
4.我们应该怎样做
5.填写评价量表
八、总结与反思
通过研究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的美好环境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维护好的,我们要想办法保护城市和农村环境,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